七字联的平仄韵律(七字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vbhYIYTMK89032024-05-11 01:24:38

一、七字对联上联的第七字一定要仄声吗

在中国传统的七言对联中,通常上联的第七个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是因为七言对联是由七个字组成的,按照平仄韵律的要求,前六个字需要是平声或者去声字,最后一个字则必须使用仄声字,这样才能使对联整体符合韵律规则。

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情况,例如有些诗人在创作七言对联时,为了追求诗歌的自由和变化,可能会在上联的第七个字上使用平声字或者去声字,这取决于诗人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意图。但总的来说,为了使对联更符合韵律要求,一般建议使用仄声字

二、七律诗的平仄韵律是什么

七律诗的平仄韵律是:

1、七律平起

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

2、七律仄起:

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仄是中国的汉字,读音为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称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与四声关系: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平仄

三、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

马蹄韵:也称“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

七字对联平仄规则如下: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七字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七字对联平仄规则如下: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扩展资料: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