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教育随笔 师德师风随笔

vbhYIYTMK89032024-05-10 23:31:27

一、师德师风随笔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表现之一。那师德师风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师德师风随笔,一起来看看。

师德师风随笔篇一

当我们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教育之路。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不仅仅指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我们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我们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首先是要热爱教育。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要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尺子。

师德师风随笔篇二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从小就希望长大做一名教师,如今做教师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对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深有体会。

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

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师德师风随笔篇三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发扬优良师风,弘扬崇高师德。

(1)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3)“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师德师风随笔相关文章:

1.有关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篇

2.师德师风心得体会4篇

3.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4.幼师师德随笔

二、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随笔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倾向于智力投资,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的表现。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以及更加长远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对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学初,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陪着他们一起上课、游戏、吃饭、睡觉-----,在对孩子的行为作为了大量的观察与了解后,我发现我班孩子中有这样几种情况:一、大部分孩子规则意识淡漠这类孩子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想法很天真。比如:开学初,很多孩子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站起来就往外走,因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评的时候,他还理直气壮。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未经老师同意就出教室的行为是错误的。二、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有些幼儿的控制能力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阶段行为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特别是说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时候却怎么也做不好,经常违规,让老师、家长头疼。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兴起来就什么都忘了,而且越玩越开心。再如: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向老师承认错误时都会说:“打人不对,我以后不敢了!”可是没多久出现了矛盾,照样挥出小拳头。三、逆反心理及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自主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不大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意见,常要求自己做主,决定行为。有时当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后,有的孩子会故意做得与要求相反,并以此为乐。此外,由于孩子在气质、性格、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文静一点、内向一点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强一些;活泼好动、外向的孩子违规现象就多一些;男孩子违规的比例略高于女孩子。以上所述的情况给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那么,我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规则,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呢?为此,结合我园制定的《幼小衔接工作意见》和幼儿园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我为本班幼儿制定了具体的行为规则,如: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学习、游戏、生活规则;能公正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分辨是非等。同时,我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具体如下:一、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比如:下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后收好不用的书、作业本等,再把下节课需要的书、学具准备好以后才能玩;加餐、盛饭时从左到右依次排队的规则能让孩子们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铺的孩子只能坐着穿脱衣服,不能带尖利玩具到幼儿园玩的规则能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因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会碰车的,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上学就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2、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如:新学期开始时,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许多新的操作材料,有些幼儿为了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影响了小伙伴间的关系。针对此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自己来制订符合愿望而又不会影响伙伴关系的规则,我们从活动场地、材料使用方法、入区人数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表》。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订人,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遵守和维护,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3、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通过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应的规则要求,避免了脱离实际的说教。例如在玩“影剧院”游戏时,我们重点培养幼儿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规则,使孩子们知道在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喧哗,以免影响别人。此外,我们还重视个别教育,针对不同孩子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小朋友有爱打人的毛病,我就通过讲故事、正反对比等方法给他们讲道理,以引出正确的规则。种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启发、诱导都能使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二、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己制约违规行为孩子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若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性的行动则需要练习和强化。很多的规则是比较细致的,孩子光是知道,不进行练习,不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那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与孩子们共同制订出洗手的规则之后,我便在每日的值日生中选出一名“洗手检查员”,在小伙伴的互相监督下,孩子们做到动作迅速、有序,不再出现拥挤的现象,同时也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此外,我还经常请那些容易违规的幼儿当检查员。如:XX小朋友经常把擦鼻涕的纸随地乱扔,弄脏了班级的环境。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交谈,请他当“卫生检查员”,那天起,他每次擦完鼻涕后都能自觉把纸扔进了垃圾桶,同时还能认真地督促别人,逐步改掉了乱扔纸屑的习惯。三、让孩子感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其承担一定的责任。规则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的限制与约束,它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压抑、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为此,我们首先要提供一个充足、合理、适当的空间和大量丰富的材料,这可以使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活动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在玩体育游戏时,有些孩子由于过度兴奋,常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3次。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四、细心观察孩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孩子之间相互差异很大,气质、性格、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外界刺激的影响,使孩子的意识、行为都不一样。我们要细致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采取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只需老师的一个眼神,而有的孩子非要坐下来严肃地谈话才行。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上课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适宜采取一些小动作来提醒或纠正孩子的行为,如一个眼神的注视,声音的强弱变化,或是自然地走过去拉回某只动得不停的手……五、在讲解规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切不可罗罗嗦嗦说上一大堆,使孩子难以从大量的词汇中找出要点,产生不理解或不愿听。记得我在一次活动中提要求时,前思后想,面面俱到,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们好象把我说的话全忘了。那次以后,我每次都要把规则订在三条之内,所用的词汇都是孩子们能理解、易记住的,这样效果非常好。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有一次吃午饭时,我要求孩子们吃饭保持安静,不讲话。可我和何老师在进餐的时候却谈论班上的事情,结果孩子们也跟着说起来,提醒了几遍都没用。后来,我们注意同孩子们一起遵守所有的规则,树立起了榜样,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七、长期坚持,巩固规则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主动适应小学生活,更自信适应社会。

三、我的教育情怀 随笔

我的教育情怀随笔如下:

他们告诉我们成大事者从小事做起,成大家者从谦虚做起,有大德者从修身做起。他们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题记

心怡的寒假,收到学校的礼物,很是温暖。这礼物不同寻常,它是蔡政权的——《教育的情怀。》

打开《教育的情怀》,一下子涌向心头的是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由文心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作者《教育的智慧》的姊妹篇。

打开《教育的情怀》,一下子涌向心头的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服务他人”,第二章“提高自我”。本书采取主题排序的写法,每个小标题的题目都是围绕本书的题眼来的。如,“1母亲的情怀——赏识,激励”、“12孔子的情怀——因材施教”、“34郭子仪的情怀——合作”、“81亨利的情怀——自强”。整本书共有100个这样的小标题。

打开《教育的情怀》,一下子展现在眼前的是从古到今,世界各地一些名人大家的典型事例,犹如亲耳聆听如孔子、苏格拉底如何教育学生;仿佛亲眼所见林肯、华盛顿如何管理政务;好像亲眼见证拿破仑、艾森豪威尔如何带兵打仗;还像亲身见证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陈安之如何追求成功……读此书犹如与名人大家零距离的接触,心情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实为心灵的润泽。

拜读《教育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聪明,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方法。这本书犹如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

拜读《教育的情怀》会使我们快乐起来,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还知道如何待人,如何待己,如何自强,如何自律。

拜读《教育的情怀》,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使我夜不能寐,久久难忘。

如,此书的6~9页的“父亲的情怀——偏爱”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理查德·罗伯茨小时候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也很淘气,老师们都担心他会变坏。

校长知道老师们的担心以后,就主动请缨。放学后,小理查德·罗伯茨正在收拾书包,校长突然走过来,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神秘地冲他笑笑,走开了。

小理查德·罗伯茨很是好奇,立刻打开纸条,发现是一道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过的智力测试题。回家后,聪明的小理查德·罗伯茨没有出去玩,而是直到自己把这道题弄明白后才去睡觉。

第二天,小理查德·罗伯茨欢蹦乱跳地去找校长,校长又递给他一张纸条。小理查德·罗伯茨冲校长笑笑,说:“没问题,我一定会做出来的。”此后,这位校长常常悄悄递给他小纸条,并不时地表扬做出题目的他;如果遇到做不出的题目,校长就趁放学后亲自给他讲解,知道弄明白为止。

这样长此以往,小理查德·罗伯茨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不服输的劲头驱使他天天攻克这些难关。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感觉学习比淘气更有意思。

长大后,理查德·罗伯茨成了世界上最早发现核酸生物转换过程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人们称赞他为生物化学界的猛士。

若干年后,功成名就的理查德·罗伯茨回忆起童年的事情,一直感谢校长对他的“偏爱”呢!

这个故事读完后,我打心底里对理查德·罗伯茨的校长产生敬佩之情,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的校长了,这是一位多么具有父爱的校长啊!

我反思自己:对那些不会学习的孩子偏爱了吗?对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偏爱了吗?对于那些爱打闹的孩子偏爱了吗?……以后,我要做个有心人,多与那些赶不上趟孩子谈心,多在心底为他们开一扇窗,多在私底下为他们出谋划策。

又如,此书的23~25页的“8酒吧老板的亲情怀——一视同仁”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就很大。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

有一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开了一家只有30平方米的酒吧,但它声名远扬。

当年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此时出访中东,慕名想前往此酒吧。可是基辛格第一次打电话时,十分委婉地与老板商量,说想与随从独享,请老板谢绝其他客人,遭到了老板的拒绝。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打电话道歉后说,想在周六订一桌。但是,酒吧老板为了自己的信仰,没有为基辛格破例开门营业(犹太人认为,礼拜六是个神圣的日子,如果经营,那是对神的玷污。)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很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待我们的班的孩子具有一视同仁的情怀吗?同样是迟到的学生,我对他们的态度相同吗?同样是作业没有完成,我对待他们的.方式一样吗?同样是生病的学生,做到人人及时问候,及时补课了吗?……作为老师,我深爱我们班的学生,也深得我们孩子的爱戴,但是,我思量有时自己对学生还不能做到十分得公平、公正,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说话的语调往往相对得高,笑脸显得少,关心得还不够细致入微。

拜读《教育的情怀》,我学到了知识。如,我知道了,雁群为什么总是排成“一”字或者“人”字形的队伍飞翔:

雁群在迁徙的时候,总是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大雁就可以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在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形。原来,雁群这样飞翔不但能够避免老鹰攻击,而且还节省体力呢!

又如,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雁群是怎样休息的,什么是“雁奴。”

雁群休息是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的,它们把脖子弯进翅膀里睡觉。在一大群睡觉的大雁中,总会有两只大雁是醒着的。它们把脖子高高扬起,保持着警戒状态。一有情况,立即发出声音,叫醒大家,马上飞向天空。这报警的大雁叫“雁奴。”

再如,泡茶的知识。用水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则茶叶不会飘逸出茶香;而用沸水冲茶,冲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溢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雪的爽冽。

拜读《教育的情怀》,我还了解了水的品质——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水具有各种美德,它滋润万物使其生长,又不同万物有任何争夺,从而保持自己平静的心态。

拜读《教育的情怀》,我知道了要努力达到“竹影扫街心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要保持“四少四多”的心态:少一些激动,多一些平静;少一些争斗,多一些平和;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理解。

另外,这本书里的好词好句也有很多。

总之,《教育的情怀》是一本值得随手携带的书,是一本应该放在床头的书,还是一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方法论。”

谢谢《教育的情怀》,我很荣幸与您结为朋友;以后,我会常常拜访您的!

谢谢《教育的情怀》的作者蔡政权先生,写出了这么经典的图书!

谢谢学校的领导,使我的寒假与《教育的情怀》为伴,过得格外得惬意、特别得温暖!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