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文章?高尔基

vbhYIYTMK89032024-03-31 04:46:25

一、高尔基***童年***全文

1、第三章原文

我身体好了以后,慢慢地看出来,茨冈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颇为特殊。

姥爷骂他不如骂两个舅舅多,在私下里,姥爷还常常夸他:

“伊凡是个好手,这小子有出息!”

两个舅舅对他算和善,从来不像对格里高里那样,搞什么恶作剧。

对格里高里的恶作剧几乎每天都要搞一次。有时是用火把他的剪子烧烫,有时则是在他的椅子上安一个头儿朝上的钉子,或者把两种颜色不同的布料放在这个几乎成了瞎子的老工匠的手边,等他缝成了不同颜色的布匹,就会遭到姥爷的痛骂:

有一回,他在厨房的吊床上睡午觉,不知道是哪个坏蛋,在他脸上涂满了红颜料。

这种颜很难洗下去,好长一段时间,格里高里就有了这么一张好笑又可怕的脸。

这帮人折磨他的花样层出不穷,格里高里似乎一点也不当回事儿,什么话也不说。

他在拿剪子、顶针儿、钳子、熨斗之类的东西之前,总要先在手上吐上唾沫,试探着拿。

这已形成了习惯。在拿刀叉吃饭以前,他也会把指头弄湿,孩子们看见了大笑不止。

挨了烫,他的脸立刻就会扭曲出很多皱纹来,眉毛高高抬起,直至消失于光秃秃的头顶之上。

我不记得姥爷对他儿子们的恶作剧的态度了,每次,姥姥都会挥起拳头喊他们:

“臭不要脸的魔鬼!”

不过,舅舅们在私下里还是常常咒骂茨冈,说他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是个小偷,是个懒汉。

我问姥姥,这是怎么回事儿。

她耐心地给我解释:

“这你就不知道了,他们将来要分家自己开染坊,都想要凡纽希加,所以嘛,他们俩僦都在对方面前吗他!

“说他不会干活!是个笨蛋。”

“他们怕跟你姥爷一起开另一家染坊,那对你的舅舅们十分不利。”

“他们的那点阴谋诡计早就让你姥爷看出来了。他故意给他们俩说,‘啊,我要给伊凡买一个免役征,我太需要他了,他不用去当兵了!’”

“这下可把你的舅舅们气得不轻!”

姥姥说到这儿,无声地笑了。

我现在又和姥姥坐在一起了,像坐轮船来的时候一样,她每天临睡以前都来给我讲故事,讲她自己像故事一样的生活。

很有意思,提到分家之类的事时,姥姥完全是以一个外人的口气说的,仿佛她离这一切十分遥远。

她讲到茨冈,我才知道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

有一年的春天,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里,从门口捡到的。

“唉,他都冻僵了,用一块破围裙裹着!”

“是谁扔的?为什么要扔了他?”

“他妈妈没有奶水,听说哪一家刚生了孩子就夭亡了,她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儿来了。”

一阵沉默。

“唉,亲爱的阿辽沙,都是因为穷啊!”

“当然,社会上还有一种规矩,没出嫁的姑娘是不准养孩子的!”

你姥爷想把凡纽希加送到警察局去我拦住了他,自己养吧,这是上帝的意思。

“我生了18个孩子,都活着的话能站满一条街!”

“我14岁结婚,15岁开始生孩子,可上帝看中了我的孩子,都拿去当天使了!

我又心疼又高兴!”

她眼里泪光一闪,却低声笑了起来。

她坐在床沿上,黑发披身,身高体大,毛发蓬松,特别像前一阵子一个大胡子牵到院子里的大熊。

“好孩子都让上帝给拿走了,剩下的都是坏的!”

“我喜欢小东西,伊凡卡就这样留下了,洗礼以后,他越长越水灵!”

“开始,我叫他’甲壳虫‘,因为他满屋子爬的那个样子太像个甲壳虫了!”

“你可以放心地去爱他,他是个纯洁的人!

伊凡常常有惊人之举,我越来越爱他了。

每逢周六,姥爷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来儿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了!

厨房就成了我们的天地。

茨冈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几只黑色的蟑螂。他又用纸作了一套马脸,剪了一个雪橇,啊,太棒了!

四匹黑马拉着雪橇在黄色的桌面上奔驰起来,伊凡用一根小棍赶着它们,大叫:

“哈,赶着车去请大主教喽!”

他又剪了一片纸贴在了一个蟑螂身上,赶着去追雪橇:

“它们忘了带口袋,这是个和尚,还追呢!”

他又用一条线系住了一只蟑螂的腿,这只蟑螂一边爬,头一边不断地点地,伊凡大笑:

“助祭从洒馆里出来要去做晚祷了!”

他还有一只小老鼠,把它藏在怀里,嘴对嘴地喂它糖、接吻,他十分自信地说:

“老鼠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家神就特别喜欢它!”

“谁养了小老鼠,家神爷爷也就会喜欢谁!”

伊凡还会用纸牌或铜钱变戏法,而且变戏法的时候,他比哪个孩子都叫喊得厉害,和我们没什么区别。

有一回玩牌,他一连当了几次“大傻瓜”,可把他气坏了,噘了,他们肯定在桌子底下换牌了!

“哼,骗人的把戏谁不会!”

他那年19岁,可比我们4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还要大。

每逢节日之夜,茨冈更是个活跃人物。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姥爷和米哈伊尔舅舅都会出门去作客。雅可夫舅舅拿着六弦琴来到厨房。

姥姥刚摆好了一桌子丰盛的菜点和一瓶伏特加酒。酒瓶子是绿色的,瓶底上雕着精美的红花儿。

茨冈穿着节日的盛装,忙得团团转。

格里高里轻轻地走了进来,眼镜片闪着光。

保姆叶鞭格妮娅的麻子脸更红了,她胖得像个坛子,眼睛很古怪,嗓音则像喇叭。

个别时候,乌斯平尼耶教堂的长发助祭,还有些梭鱼般滑溜的人,也来。

人们足吃海喝,孩子们人人手里有糖果,还有一杯甜洒!

狂欢的场面越来越热烈了!

雅可夫舅舅小心地调好了他的六弦琴,照例要问一句:

“各们,怎么样,我要开始了!”

然后,一摆他的卷头发,好像似地伸长脖子,眯着朦朦胧的眼睛,轻轻地拨着琴弦,弹起了让人每一块肌肉都忍不住要动起来的曲子。

这曲子像一条急急的小河,自远方的高山而来,从墙缝里冲进来,冲激着人们,让人顿感忧伤却又不无激越!

这曲子让你生出了对世界的怜悯,也加深了对自己的反省,大人成了孩子,孩子成了大人,大家端坐凝听,无语沉思。

空气都凝固了。

米哈伊尔家的萨沙张着嘴,向他叔叔探着身子,口水不停地往下流!

他出神入画,手脚部不听使唤了,从椅子上滑到了地板上。他以手撑地,就那样听了下去,再起来了。

所有的人都听得入了迷,偶有茶炊的低叫,反而更加深了这意境的哀情。

两个黑洞洞的小窗户瞪着外面的夜空,摇曳的灯影使它们变幻着眼神。

雅可夫舅舅全身都僵住了,只有两只手,好像是在别人的安排下弹动:右手指在黑色的琴弦上面肉眼难以看清地抖动着,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飞速地舞动翅膀;左手指则飞快地在弦上跑,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他喝了洒以后,经常边谈边唱:

雅可夫如果是一条狗,

他就要从早到晚叫个不停。

嗷嗷,我闷啊!

嗷嗷,我愁!

一个尼姑沿街走;

一只老鸦墙上立。

嗷嗷,我闷啊!

蛐蛐儿在墙缝里叫,

蟑螂嫌它吵得慌。

嗷嗷,我闷啊!

一个乞丐晒着裹脚布,

又一个乞丐跑来偷!

嗷嗷,我闷啊!

嗷嗷,我闷啊!

我听这支歌从来听不完,他一唱到乞丐,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悲痛就会使我大哭。

茨冈也和大家一样听舅舅唱歌,他把手插进自己的黑头发里,低着头,喘息着。

他会突然感叹道:

“唉,我要是有个好嗓子就好了,我也会唱个痛快的!”

姥姥说:

“行啦,雅沙,别折磨人了!”

“来吧,让凡纽希加给咱们跳个舞吧!”

大家并不是每次都立刻同意她的要求,不过雅可夫舅舅常常用手按琴,攥紧拳头,一甩手,好像从身上甩掉了一种什么东西,猛喊一声:

“好啦,忧愁烦恼都去吧!”

“瓦尼加,你上场!”

茨冈拉拉衣服,整整头发,小心地走到厨房中间,脸膛红红的,微微一笑:

“弹得快一点,雅可夫·瓦西里奇!”

吉他疯狂地响了起来,随着这暴风骤雨般的节奏,茨冈的靴子踏着细碎的步子,震得桌子上的碟子碗儿乱颤。

茨冈像一团火在燃烧;两臂张开,鹞鹰般舞动着,脚步快得让人分辨不出来!

他突然尖叫一声,往地上一蹲,像一只金色的燕子在大雨来临之前飞来窜去,衬衫抖动着,好像在燃烧,发出灿烂的光辉。

茨冈放纵地舞着,如果打开门,他能跳到大街上去,跳遍全城!

“横着来一趟!”雅可夫舅舅用脚在地板上踏着拍子,喊道。

茨冈高声怪叫出一句俏皮的顺口溜:

哎嗨!

舍不得我这双破草鞋呀,否则我早就远走高飞喽,丢下我的老婆舍不得我这双破草鞋呀,否则我早就远走高飞喽,丢下我的老婆丢下我的孩子。

人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他颤着,好像脚下有火,不时地还跟着他喊上几声。

格里高里拍着自己的秃头,快乐地念叨着什么,他弯腰对我说话,柔软的大胡子盖住了我的肩膀:

“噢,阿列克塞·马克辛莫维奇,如果你父亲还活着的话,他也会跳得像一团火!”

“他可是个讨人嘉欢的快乐人儿啊!”

“你还记得他吗?”

“不记得了。”

“噢,不记得了!”

“以前,他和你姥姥跳起舞来,嘿,你等等!”

他说着站了起来。他个子很高,人又瘦,好像是圣像一般。

他向姥姥一鞠躬,以一种平常很难听到的粗嗓子说道:

“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请赏脸,出场来跳上一圈儿吧!”

“就像以前和马克辛·伊凡内奇,你怎么啦?让我跳舞,这不是开玩笑吧?”

她往后缩着身子。

可是大家一致要她出来跳。

忽然,她下定了决心。

利索地站了起来,整一整衣裙,挺直身子,昂起头,兴高采烈地舞了起来,她叫道:

“你们尽管笑吧,尽情地笑吧!”

“雅沙,换个曲子!”

舅舅应声而止,身子稍前挺,立刻弹起了一支较慢的曲子。

茨冈停了一下,跑到姥姥身前,蹲下来,绕着她跳开了。

姥姥两手舒展,眉毛上挑,双目遥视,好像漂在空中一般在地板上滑行。

我沉得特别有意思,笑出了声儿,格里高里伸出一个指头点了我一下,所有的人都责备地看了我一眼。

“伊凡,别闹了!”

茨冈顺从了格里高里的指挥,坐到了门槛上,叶芙格妮娅提起了嗓子,唱道:

周一到周六啊,

姑娘织花边儿。

累得要死人哟,

只剩半口气儿。

姥姥简直不是在跳舞,而是在讲故事。

她若有所思,遥视远方,巨大的身躯靠两只显得很小的脚支撑着,摸索前进。

她突然停止了前进,前面有什么东西使她惊讶,令她颤抖!

马上,她又容光焕发了,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她闪向一旁,垂头屏气,谛听着,笑容可掬!

突然,她旋了起来,她好像高大了许多,力量和青春一下子回到了她身上,每个人的目光都被吸住了,她奇变般地表现出了一种怒放的鲜花般的美丽。

保姆叶芙格妮娅又唱了起来:

周日的午祷才完毕,

一直舞到夜半时。

她最后才回那家门,

可异良宵苦短又周一。

姥姥跳完了,坐回了她原来的位置。

大家一个劲儿地夸她,她整理着头发,说:

“算啦!你们也许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舞蹈吧。”

“从前,我们巴拉赫纳有位姑娘,她的名字我记不住了,可她的舞姿我永远也忘不了!简直快活得让你流泪!”

“只要看上她一眼,你就会幸福得昏过去我太羡慕她了!”

“歌手和舞蹈家里世界上第一流的人物!”叶芙格妮娅严肃地说,她又开始唱国王达维德。

雅可夫舅舅搂住茨冈说:

“你太应该去酒馆了,去那儿跳舞,把人们都跳狂!”

“唉,我只是希望有一副好嗓子,只要让我唱上10年,以后哪怕让我出家作和尚也可以!”

大家开始喝伏特加,格里高里喝得特别多。许多人向他敬酒。姥姥说了话:

“小心点儿,格里沙,这么喝下去你会乇底成为瞎子!”

格里高里很严肃地说:

“瞎吧,我要眼睛没什么用,我什么都见过了!”

他越喝越多,好像还没醉,只是话多了,见了我总要提起我的父亲:

“他可是有一颗伟大的仁慈的心啊,我的小老弟,马克辛·萨瓦杰依奇……”

姥姥叹一口气,说:

“是啊,他是上帝的儿子。”

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人们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吸引着我,一种甜蜜的忧愁之情充满了我的心头。

欢乐和忧愁永远是相依相随的,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雅可夫舅舅醉得可能并不特别厉害,他撕扯着自己的衬衫,揪着自己的头发和浅色的胡顺:

“这算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要这样活?”

他捶胸顿足,泪流满面:

“我是个流氓,下流坯子,丧家犬!”

格里高里突然吼道:

“没错儿,你就是!”

姥姥也醉了,拉着儿子的手:

“得了,雅沙,你是什么样儿的人,上帝最清楚!”

姥姥现在显得特别漂亮,一对含笑的黑眼睛向每个人挥洒着温暖的爱意。

她用头巾扇着红红的脸儿,如唱如诉般地说:

“主啊,主啊,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太美好了!”

这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

我对于一赂无忧无虑的雅可夫舅勇的表现十分吃惊。我姥姥,他为什么要哭?

还打自己骂自己?

“你并不是现在就要知道这世界上的一切!迟早你会明白的。”

姥姥一反常态,没有回答我。

这就更令我的好奇心不能满足了。我去染房问伊凡,他老是笑,也不回答,斜着眼看格里高里。

最后他急了,一把把我推了出去:

“滚!再缠着我,我把你扔进染锅里,也给你上个色儿!”

格里高里此时正站在炉子前,炉台又宽又矮,上面有三口大锅,他用一根长木棍在锅里搅和着,不断地拎出棍子来,看一看顺着棍子头上往下滴的染料场。

火烧得很猛,他那花花绿绿的皮围裙的下摆映着火光。

水在锅里咕嘟咕嘟直响,蒸汽雾似地向门口涌去,院子里涌起一阵升腾的云。

他抬起充血的眼睛,从眼镜下边儿看了看我,粗声粗气地对伊凡说:

“快点,拿劈柴去,长眼睛干什么用的?”

茨冈出去了。

格里高里坐到了盛颜料的口袋上,招呼我过去:

“来!”

他把我抱到他的膝盖上,大胡子盖住了我的半个脸:

“你舅舅犯浑,把他老婆给打死了!现在,他受到了自己良心的谴责,懂了吧?”

“你可小心点哟,什么都想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

与格里高里在一起,我感到特别自然,跟与姥姥在一起一样,不同的是,他总让我有点怕,尤其是他从眼镜片儿底下看人时,好像那目光能洞穿一切。

“那,是怎么打的?”

“晚上两个人睡觉得时候,他用被子把她连头带脚兜住,然后打死的。”

“为什么要打?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吧?”

伊凡这时抱了柴火回来了,蹲在炉子前烤着手。

格里高里没在意,继续说:

“也许是因为她比他好,他嫉妒她!”

“他们这一家子人,都不喜欢好人,容不下好人!”

“你去问一问你姥姥,就会知道,他们是怎样想弄死你的父亲了!你姥姥什么话都会对你讲的,她不说谎。尽管她也喜欢喝酒,闻鼻烟,可她却是个圣人。”

“她还有点傻气,你可得靠紧她啊!”

说完,他推了我一下,我就到了院子里。

我心里非常沉重。

凡纽希加追上来,捧住我的头,低声说:

“不用怕他,他可是个好人!”

“你以后要直盯着他的眼睛看,他喜欢那样!”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不安。

我记得我的父母不是这么生活的。他们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肩并肩地依偎着。

夜里,他们常常谈笑很久,坐在窗子旁边大声地唱歌,弄得街上的行人都来围观。

那些仰起头来往上看的面孔,让我想起了饭后的脏碟子。

可是在这儿人们少有笑容,偶尔有人笑,你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吵闹、威胁、窃窃私语是这里的说话方式。

孩子们谁也不敢大声地玩耍,他们无人搭理,无人照顾,尘土一般微不足道。

在这儿我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总感到如坐针毡。

我凝心重重地注视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姥姥成天忙里忙外,很多时候也顾不上我。于是我就跟着茨冈的屁股转,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

每次姥爷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尔后再把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

“唉,没什么用!你还是挨那么多的打,而我被打得一点也不比你轻,算了,以后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旧,他还会管的。

“你不是不管了吗?”

“唉,谁知道到时候,我的手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

后来,我又了解到了他一个秘密,这更增添了我对他的兴趣。

每星期五,茨冈都要把那匹枣红马沙拉普套到雪橇上,去赶集东西。

沙拉普是姥姥的宝贝,它脾气很坏,专吃好东西。

茨冈穿上到膝盖处的皮大衣,戴上大帽子,系上一条绿色的腰带就出发了。

有时候,他很晚还没有回来。家里人都十分焦急,跑到窗户前,用哈汽融掉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儿,向外张望。

“还没回来?”

“没有!”

姥姥比谁都急。她对舅舅和姥爷说:

“这下好了,连人带马全让你们给毁了!”

“不要脸的东西蠢猪!

上帝会惩罚你们的!”

姥爷嘟囔着:

“行啦,行啦!”

终于,茨冈回来了!

姥爷和舅舅们赶紧跑到院子里,姥姥拚命地吸着鼻烟,像大狗熊似地跟在后面,一到这种时候,她就变得笨手笨脚的。

孩子们也跑出去了,大家兴高采烈地从雪橇上往下卸东西。

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让你买的都买了?”

姥爷锐利的眼睛瞟了瞟雪橇上的东西,问。

“都买了。”

茨冈在院子里蹦着取暖,啪啪地拍打着手套。

姥爷严厉地斥责道:

“别把手套拍坏了,那可是拿钱买的!”

“找回来零钱没有?”

“没有。”

姥爷围着雪橇转了一圈儿:

“我看,你弄回来的东西又多了,好像有的不是买的吧?”

“我可不希望这样。”

他一皱眉头,走了。

两个舅舅兴致勃勃地向雪橇冲去,拿下来鱼、鹅肝、小牛腿、大肉块,他们吹着口哨,掂着份量:

“好小伙子,买的都是好东西!”

米哈伊尔舅舅身上像装了弹簧,跳来跳去,闻闻这儿,嗅嗅那儿,眯着眼睛,咋着舌。

他和姥爷一样,很瘦,个子略高一点儿,黑头发。

他抄着手问茨冈:

“我侈给你多少钱?”

“5个卢布。”

“我看这些东西值15个卢布!你花了多少?”

“4卢布零10戈比。”

“好啊,90戈比进了你自己的腰包。”

“雅可夫,你看看这小子多会攒钱。”

雅可夫在酷冷的空气中打着颤,眨了眨眼睛,一笑:

“瓦尼加,请我们喝点儿伏特加她吧。”

姥姥卸着马套,跟马说着话:

“哎呀,我的小乖乖,怎么啦?小猫儿,调皮啦?”

高大健壮的沙拉普抖了抖鬃毛,用雪白的牙齿蹭着姥姥的肩膀,快乐地盯着姥姥的衣服,低声地嘶叫着。

“来点儿面包吧?”

姥姥把一大块面包塞进了它的嘴里,又兜起围裙在马头下面接着面包渣儿。

看着它吃东西,姥姥好像也陷入了沉思。

茨冈走了过来:

“老奶奶,这马可是真聪明啊!”

“滚,别在这儿摇尾巴!”

姥姥后来给我解释,说茨冈买的东西没偷的东西多。

“你姥爷给了他5个卢布,他只买了3个卢布的东西,剩下那10多个卢布的东西都是他偷来的!”

“他就是喜欢偷东西。

闹着玩儿似的,大家夸他能干,他就尝到了甜头,谁知道就此养成了偷东西的习惯!”

还有你姥爷,从小就爱苦,现在就非常贪心,钱比什么都重要,看见东西白白地跑到自己家来,自然是乐不可支。

“还有米哈伊尔和雅可夫……”

她说到这儿,挥了一下手,闻了闻鼻烟儿,又说起来了:

“辽尼亚,人间的事儿啊,就像花边儿。而织花边儿的又是个瞎老婆子,你就知道织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了!”

“人家抓住小偷儿,可是要打死的!”

一阵沉默她又说:

“唉,真理何在啊!”

第二天我找到茨冈:

“人家会不会打死你啊?”

“抓住我?可没那么容易!”

“我眼明手快,马也跑得快!”

说完了他一笑。可马上又皱起了眉头:

“我知道偷东西不好,而且很危险,可我只是想开开心、解解闷啊!”

“我也不想攒什么钱,不出几天你的舅舅们就把我手里的钱都弄走了。”

“弄走就弄走吧,反正我也吃饱了,钱也没什么用。”

他抓住我的手,说:

“啊,你很瘦,骨头很硬,长大以后力气肯定特别大!”

“你听我的话,学吉他吧,让雅可夫舅舅教你,你还小,学起来一定不困难!”

“你人虽小,脾气倒挺大。你是不是不喜欢你姥爷?”

“我也不知道。”

“除了老太太,他们一家子我谁也不喜欢,让魔鬼喜欢他们吧!”

“那,你喜欢我吗?”

“你不姓卡什林,你姓彼什柯夫,你是另一个家族的人!”

他突然搂住我,低低地说:

“唉,如果我有一副好嗓子,我就能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那会多好啊!”

“好啦,你走吧,小弟弟,我得干活儿了!”

他把我放到地板上,往嘴里塞了一把小钉子,把一块湿湿的黑布绷得紧紧地,钉在了一块大个儿的四方木板上。

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谈话。过了不久,他就死了。

事情是这样的。

院子里有一个橡木的大个儿十字架,靠着围墙,已经放了很长时间了。我刚来时,它就放在那儿了。

那会儿它还挺新的,黄黄的。可过了秋天,雨水把它淋黑了。散发着一股橡木的苦味儿,在拥挤而肮脏的院子里,更显得添乱了。

这个十字架是雅可夫舅舅买的,他许下愿,要在妻子死去一周年的祭日,亲自把它背到坟上。

那是刚入冬的一天,风雪严寒的大冷天。

姥姥姥爷一大早就带着3个孙子到坟地去了,我犯了错误,被关在了家里。

两个舅舅穿着黑色的皮大衣,把十字架从墙上扶了起来。

格里高里和另外一个人把十字架放到了茨冈的肩膀上。

茨冈一个踉啮叉开腿站住了。

“怎么样,挺得住吗?”

格里高里问。

“说不清,很沉!”

米哈伊尔舅舅大叫:

“快开门,瞎鬼!”

雅可夫舅舅说:

“瓦尼卡,你不嫌害臊,我们俩加起来也不如你有劲儿!”

格里高里开开门,嘱咐伊凡:

“小心点儿,千万别累坏了!”

“秃驴!”

2、《童年》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3、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二、高尔基《童年》经典情节概述

1、童年之痛

父亲得了霍乱症而去世。就在这时,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小弟弟。弟弟出生后,“我”,外祖父,母亲一起去埋葬父亲,可“我”并没有对父亲的死感到一点点的伤心,而是对随着父亲一起被埋葬的两只青蛙表示悲哀。

后来弟弟也死了,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母亲与外祖母便把小弟弟带去埋了。当时“我”已为他们不要我了,便难过地睡过去。醒来后,“我”发现外祖母坐在我旁边。

过了好几天,我们才到尼日尼,刚到,母亲便激动起来了,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们一家人。可是我却不太喜欢“我”的外祖父。

2、来到外祖父家

两个舅舅为了分家而打起架来。米哈伊尔舅舅穷极无聊,指使小侄子把顶针拿去拷红,然后放到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手边,本想烫老工人,没想到却烫伤了外祖父。

雅科夫舅舅的儿子萨沙虽然年纪小,但也学会了干坏事:他怂恿“我”把一块白桌布拿到染缸染成蓝色,结果“我”遭到了外祖父的痛打。

痛打之后“我”失去了知觉还大病了一场,在此期间外祖父带来礼物来病床前看“我”,他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之后伊凡也来看“我”,教“我”如何减轻被打时的疼痛。

3、茨冈尼克

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有一双金不换的手;我和外婆一起度过了一场热闹的家庭舞会;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在一次搬十字架地时候,由于雅科夫舅舅地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4、我与外祖母

外祖母经常向上帝祈祷,把家务事从头到尾告诉上帝。“我”常要求他讲上帝的故事。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年轻许多,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一天,她正跪着祈祷,外祖父突然进来说失火了。

外祖母严厉地,声音坚定的指挥着,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地号泣,“我”望着火光吓坏了,只见在人们的惊愕中,她抱着硫酸盐钻了出来。所有人都听她指挥,最终把火扑灭了。刚想入睡,屋里又忙了起来,舅母娜塔莉娅要生孩子了。

后来“我”醒来,知道娜塔莉娅舅母难产死了。“我”只觉又一块什么东西在“我”的脑袋里和心中肿胀起来,“我”在这屋里所看到的,仿佛冬季大街上的载重车,慢慢的从“我”身上驶过,把一切都压碎了。

5、分家后的日子

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三、高尔基的《童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童年》各章大意(共十三章)

一,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父亲在船上死了,弟弟降生了,父亲在一个陆上的城市里安葬了,外祖母叫我哭,我却哭不出来,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二,雅科夫舅舅与米哈伊尔舅舅成天为了家产争来争去,几乎一见面就吵。有一个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他们俩见到我与母亲,很害怕我与母亲将家产抢走,吵得更厉害了。外祖父毒打外孙们表现得很凶残,外祖父来病床看我,他的身世值得同情。

三,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有一双金不换的手;我和外婆一起度过了一场热闹的家庭舞会;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在一次搬十字架地时候,由于雅科夫舅舅地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四,外婆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五,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六,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七,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八,外婆会讲童话,有一次讲了《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他们之间有深刻的友谊,“怪人”听外婆讲童话,“好事情”和外婆有某种尴尬关系。

九,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他是一个马车夫,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对三个小少爷有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马车夫也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

十,我母亲的突然回家,产生了家庭矛盾,我和她因为“背诗”而爆发了一次争吵;外祖父和她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十一,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交往,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十二,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上学读书。

十三,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我捡破烂为生,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母亲死了,最后,我不得不走向“人间”。后,我不得不走向“人间”。

扩展资料:

《童年》的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

比如,他始终记得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只小蛤蟆;他喜欢在雪地上观察小鸟,喜欢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感到惊喜和感悟,等等。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正如作者白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白己,

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同时,

在“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正如作者白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白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

同时,在“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