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钝感 什么是钝感

vbhYIYTMK89022024-04-04 20:26:21

一、钝感是心理疾病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对某些事情非常敏感,有些人则显得比较钝感。那么,钝感是否是一种心理疾病呢?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钝感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钝感是指对周围环境或人的反应相对迟缓,情绪波动不大,不易受外界干扰。这种表现可以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在社交中,有些人对别人的言语或行为不会立即做出反应,而在情感方面,则表现为对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波动幅度较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钝感的原因可以是多种。一方面,这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点有关,有些人天生就比较钝感。另一方面,长期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也可能导致一个人变得钝感,例如经历了战争、灾难等重大变故的人,可能会变得情绪波动不大,能够应对极端环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钝感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在实际情况中,钝感对个体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某些情况下,钝感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但是,过度钝感也可能导致个体与周围环境脱节,无法充分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钝感是否正常。

对于钝感的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要过分追求与他人相同的情感反应。其次,尝试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如果感到钝感给自己带来了困扰,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总之,钝感是一种对周围环境或人的反应相对迟缓,情绪波动不大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钝感并不一定是一种心理疾病,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点和生存环境有关。在某些情况下,钝感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然而,过度钝感也可能导致个体与周围环境脱节,无法充分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钝感是否正常。对于钝感的人,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自己的情感表达和与他人的沟通。如果感到钝感给自己带来了困扰,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总之,钝感是一种复杂的表现,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情境来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

二、如何提升情绪钝感力

如何提升情绪钝感力?

1、树立“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脑想为浮云”的认知,不管做什么,要以看到的为准,不要凭借自己想到的做决定。多参与实践,少躲在屋里空想;

2、与人沟通,表达要直接,凡事问清楚,不过度揣测;

3、有意识的降低自己的攻击性,尤其不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攻击别人,抑制自己的受害者思维,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别人在攻击自己,更不要动不动就去反击别人;

4、如果你感觉所有人都在故意为难你,那你真的是敏感了。你要否定这种所有人都针对你的想法!是的,直接否定掉,推翻自己错误的感受;

5、强大自己,不断为自己积蓄能量。

敏感的人通常能量都比较弱,也比较自卑,当你不断地提升自己,强大自己,为自己积蓄能量,你慢慢的就会变得钝感起来;

6、尽力做事,不强求结果。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没有偷懒,没有故意,就好了,不要有那种“我要是做不好,该怎么办”的焦虑感。因为这种焦虑感除了让你心烦意乱之外,于事无补。

7、不要过度关注别人的反应,更不要时时刻刻把别人的反应挂在心头;

8、别人跟你开玩笑,笑一笑就过去,不要让玩笑话在你心里存留过夜;

9、听别人说话,按字面意思理解,不要总想着别人话里有话,然后凭空揣测。

以上就是关于钝感力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三、什么是钝感

提到钝感力,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词儿,它含有贬义和否定的成分在,钝感代表着反应迟钝;代表着别人都理解了,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代表着别人都学会了,你还原地打转儿。如果在生活中,有人说我反应迟钝,我一定会怒目圆睁,跟他大吵一架。

什么是钝感力呢?

钝感是相对敏感而言的,敏感内向的人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遇到事情往往风声鹤唳,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反复咀嚼很久,有甚者往往影响睡眠质量,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而钝感的人好像丝毫不受其影响,该怎样还怎样,照常生活和工作,作者称这种能力为钝感力。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持,不管你的头脑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就无法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人际关系一方面是幸福的源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你获得更多“幸福感”,建立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在人际关系中过度的在意别人的评价的人,就会产生很多的烦恼。而在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合,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钝感力不仅限于精神方面,在身体方面也同样如此,要想不因些许感冒或伤痛就败下阵来,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作者说: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的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影响,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为了方便我们理解钝感力究竟有什么好处,作者在开篇用了两个故事对比拥有钝感力和没有钝感力的人的区别。

1、敏感的小K

小K是一个表现平平的职员,有一次由于一时疏忽,他在工作上出现了差错,更加倒霉的是,恰好碰到上司心情不爽,所以小K在众人面前被上司狠狠地责骂了一顿。同事们都对上司的怒骂感到非常的震惊,他们十分同情小K,也有人担心小K,情绪低落,明天上不了班。

但是,恰恰相反,第二天早上,小K像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并且满面笑容地向众人问好,似乎昨天挨骂的事情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精神抖擞的上班。还有个同事叫小N,那天小N,同样的也被上司怒骂了一顿,回到家,小N就思来想去睡不着觉,他特别在意上司对他的评价,认为自己真没用,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做不成,他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中,他觉得自己很丢脸,他甚至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面对上司和周围的同事,于是就接二连三地请假,到最后辞职。咱们来对比一下钝感的小K,和敏感的小N,哪一位在职场上更有优势?

2、敏感的O先生

作者在还是一个初出茅庐作家的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文艺沙龙。这个沙龙大概有三十多名会员,大家每个月聚会一次交流创作的心得。后来这个沙龙汇总产生了五六位获得直木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的功成名就的作家。其中有位叫O先生的被作者认为最具有才华的。由于大家都是刚刚入行的作家,约稿很少,经常被编辑退稿,很受打击,尤其是当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被退回来的时候,这种打击很令人消沉。作者在这种情况下会自我排解说:“那个编辑根本不懂小说”“他发现不了我的才能,他是一个糟糕的家伙。”同时,爬到酒吧里喝闷酒,喝上三天三夜,酒醒之后,就会重整旗鼓,满腹热情地投入创作的欲望中。

而那位天赋不错的O先生在遇到退稿的时候,由于高才华高自尊,反而不易振作起来。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当偶尔的接到编辑打电话的时候,别的作家都是夸大其词,说:“眼下,我正在着手写一部全新的作品,”“这次的作品,我觉得相当有卖点啊。”他们都试图积极进取,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争取抓住这个机会的时候,O先生从来没有主动积极过,他的回答总是翻来覆去,死去沉沉的几句,一副阴郁暗淡的神情,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基于以上种种,由于创作没有进展,编辑也不打电话询问,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慢慢的O作家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他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中,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自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能成功,只有拥有钝感力的人,才能让人们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钝感力是一种才能,是一种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我在读这段的时候,想到了一个词儿叫“正反馈”。正反馈是说,您要想养成一个习惯就要在做完之后马上给予自己一个奖励,有利于加强这个习惯的强度。我就听说小孩子玩游戏上瘾是因为,每打赢一个怪兽就会掉下很多宝贝,那种及时的满足感是现实生活中给予不了的,小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的宝贝,会乐此不疲。如此说来,破坏一个习惯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阻碍正反馈的出现,让小孩子只打怪,不给予奖励。就像上文的O先生,一但养成恶性循环,你再有才华,也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到最后,只能泯然于众人。

网上流传一句话: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心就大了。钝感是主动忽略,自由选择你想从事的事情,钝感一种气质。亲爱的读友们,你有没有因为钝感不计较而受益呢?欢迎你写下你的故事。

参考:渡边淳一《钝感力》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